1907年初春的一个夜晚,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。散场时,他去叫马车,问车夫要多少钱。离剧场只有半里路远,车夫竟然漫天要价,多出平时10倍的车钱。亚伦感到太离谱,就与车夫争执起来,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。亚伦伤好后,为报复马车夫,就设想利用汽车来挤跨马车。后来他请了一个修理钟表的朋友设计了一个计程仪表,并且给出租车起名"taxi-car",这就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"taxi"(的士)的来历。1907年10月1日,"的士"出现在纽约街头。
出租车载客量不多,一般只有4个座位。搭乘出租车除了扬手招呼外,还可利用电话预约。
折叠读音
第7版《现代汉语词典》:【的士】dīshì 小型载客出租车。[英 taxi]
第3版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:【的士】dīshì 英语taxi音译。出租汽车①。
折叠编辑本段的士历史
服务
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,出租出租车车并不是谁都可以随便乘坐的。当年,出租车专门负责接待来穗的外国元首、政府首脑与官员、参加交易会的外商、海外华侨、港澳同胞等等,被誉为广州市的"国宾车队",需要外汇券才能乘坐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出租汽车的经营方式发展为定点候客,乘客到站找车,司机接单载客。而司机完成一趟接待任务后,必须空车赶回服务点等候下一次的出车指示,不得中途载客。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,市民对出租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。1978年春天,毗邻港澳的广州逐步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,一些新的经营观念和服务方式开始冲击南粤大地。广州市汽车公司从香港市民"打的"中得到启发,毅然决定结束历年来"路上空驶的士不载人"的怪现象,在1978年4月春交会期间用中英文印制的近万张《告来宾信》送到了国内外乘客的手中:"在没有汽车服务点的地方需要用车时,如遇空车可招手示意叫车。"这是国内出租汽车行业的次改革,打破了历年来传统的封闭型服务方式和经营老格局,随后"扬手即